“咳咳,这个舰载机的问题,目前国内几款机型之中,歼十一是最合适的。”
其实,不管是707工程,还是891工程,在研究的时候,自然也会涉及舰载机。
当年的时候,设想过歼七,还有歼八,海空英雄王伟的油画,就是他期待中的驾驶歼八离开航母甲板的场景。
不过,这些毕竟是二代机,起降速度太大,机动性太差,并不适合当舰载机,还是三代机更合适。
国内自研了歼十,不过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还在难产之中,首飞都没开始,就别想舰载机的改款了,由于前面起落架需要穿过腹部进气道,没法和主大梁相连,再加上单发,所以并不适合改造成舰载机。
其他的?
也就剩下苏-27了。
苏联解体前,和东方关系缓和,就敲定了苏-27的采购合同,后来苏联没了,大毛接过来,继续履行了当年的合同,这批进口的苏-27,就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双发重型战斗机。
等到第二批谈判的时候,不仅仅引进了飞机,还引进了生产线,在北方老航空基地生产,国产化的型号就是歼十一。
八十年代,老毛子就在苏-27的基础上,搞出来了舰载款,最后命名为苏-33,是库兹涅佐夫号上最佳搭配的舰载机,老毛子能改,咱们自然也能改!
“把陆基战斗机改装成舰载机可不容易。”刘老说道:“加装着舰钩,机体防盐防潮处理,机翼还需要折叠,咱们可没这些技术啊!”
“嗯,咱们是没有,但是,二毛那边有啊,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尼特卡基地里,就有当年苏霍伊设计局制造的T-10K原型机,咱们只要把这种原型机弄过来,就能照葫芦画瓢!”
“嗯,这是个省钱的好办法。”刘老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