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笔钱国王认不认还不确定。
万一不认,这个亏空得他自己填补。
虽说黄子澄的五百两黄金能暂时解困,
但和那三百多万两比起来,简直就是微不足道。
朴子浩态度不冷不热地说:“虽然最初是我找的你,但情况变了,合作自然也就算了。”
“我作为高丽的使者,在大明出了差错,惹恼了燕王,黄大人恐怕也保不了我吧!”
“合作,就到此为止吧!”
黄子澄瞪圆了眼睛,满脸愤怒,“朴大人,难道你想违背承诺,撕毁协议?”
“协议?”
朴子浩装糊涂,“黄大人别乱讲,我们什么时候有过什么协议了?”
这话一出口,黄子澄心中的怒火噌地就上来了。
“你这家伙,真是无耻之极啊。”
黄子澄差点说不出话来,难以相信朴子浩竟然如此善变,心里暗暗骂着对方狡猾多端。
黄子澄对朴子浩虽然一肚子不满,可也没辙。
他更担心的是,万一真把朴子浩惹急了,那些 见不得人的勾当恐怕就要暴露了。
于是,黄子澄只能狠狠地瞪了朴子浩一眼,满怀怨气地转身走开。
想暗中利用朴子浩去对付赵行这条路明显行不通了,黄子澄只能另想办法。
第二天早朝时,文武百官心里各有各的小九九。
有些人本来对朱棣出手大明的核心技术就不爽,但听说大棚种植这技术居然能卖三百万高价,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好像大明也没吃什么亏。
原本打算质疑这事的大臣,也开始犹豫还要不要旧事重提。
加上朱棣还拿出五十万两银子奖励那些搞大棚技术的,连试种的农民都有份,这让和研发人员沾亲带故的大臣面子上都有光彩。
一时间,朝堂上竟然没人出来唱反调。
黄子澄虽然恨朴子浩恨得牙痒痒,也很想趁机给赵行和朱棣添堵,可又怕事情闹大了自己也得遭殃。
他和高丽使者之间那点见不得人的买卖,怎么能曝光呢?
因此,黄子澄就在动手和不动手之间摇摆不定。
早朝过了十五分钟,各部门汇报完,没人提大棚技术卖出的事情,朱棣心里起了疑惑。
他原以为今天朝堂上肯定因为这事炸开锅,自认为那些拥护他哥哥的大臣会把自己当成卖国贼,狠狠批判一番。
可没想到黄子澄和方孝孺他们却出奇地安静,没有反对的声音。
他哪知道,黄子澄心里也是苦得很,这个打击朱棣的好机会,就被自己和朴子浩那点私下交易给堵死了,生怕引火烧身。
“各位汇报完了,本王就来说说卖出大棚技术,还有造船技术和公路汽车技术的事情。”
作为大明的监国藩王,朱棣的地位几乎就跟皇帝一样。
很多决定不用经过大臣讨论,他自己说了算,特别是卖这些技术,只要摆平高丽使者就行,所以就让赵行直接办了。
但这三项技术可是大明强大的根基,如果大臣们不明白朝廷的意图,很容易引起混乱。
因此,朱棣觉得必须跟大臣们解释一下。
“各位应该已经知道技术外销的事情了。”
“这种事情本来不必细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