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子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剗尽还生①。念柳外青骢②别后,水边红袂③分时,怆然④暗惊。无端天与娉婷⑤,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⑥。怎奈向⑦、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⑧,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⑨。黄鹂又啼数声。
【注释】
①刬(产):光着。刬尽:全部芟除掉。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这两句亦是说离恨如芳草,除之还生,生之不绝。
②骢(g匆):青白色的马。青骢,借指骑青马的人。
③袂(mèi妹):衣袖。红袂,借指穿红衣的女子。
④怆然:伤悲。
⑤无端:无缘无故。娉婷:美好,也指美人。这句是天生丽质的意思。
⑥这两句是形容美人的绰约风姿。
⑦怎奈向:怎奈,奈何之意。向,语助词。
⑧弦:琴弦。素弦:即指琴。绡;薄纱。这两句是指别后无心弹琴修饰。
⑨销凝:因伤感而凝思出神。
【简说】
张炎对本词评价很高,指出:“离情当如此作,全在情景交炼,得言外意。”(《词源》卷下)作者先以连绵不断的春草来比喻不可抑止的离愁,从而使人体会“怆然暗惊”的含意。接着又以“夜月”、“幽梦”、“春风”、“柔情”来比拟所恋念的佳人。然而往事如流水,佳人难再逢,正当飞花残雨撩人情思之际,又传来黄鹂的鸣声,这又暗示出相思之意的无法断绝。
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①,画角声断谯门②。暂停征棹③,聊共引离尊④。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⑤。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⑥,罗带轻分⑦。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⑧。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⑨。
【注释】
①“抹”字、“粘”字,历来称誉其“工”。如《词林纪事》引钮琇云:“少游词‘山抹微云,天粘衰草’,其用意在‘抹’字,‘粘’字;况庾阐赋:‘浪势粘天’。张祜诗:‘草色粘天鹧鸪恨’。俱有来历。”
②画角:古军乐器,有用竹木做成,或有用皮革和铜做成,外施彩绘,故名画角。谯门:即谯楼。古代建筑在城门上的高楼,用来了望敌人。下为门,上为楼。亦称为鼓楼,曹昭《格古要论》卷五:“世之鼓楼曰谯楼。”
③征棹:远行的船。
④引:引取。引离尊,指饯别时连续不停地举杯相属。
⑤蓬莱旧事:指过去的恋爱往事。《苕溪渔隐丛话》引《艺苑雌黄》:“程公辟守会稽(今浙江绍兴县),少游客焉,馆之蓬莱阁;一日,席上有所悦,自尔眷眷不能忘情,因赋长短句。所谓‘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也。”又说:“予在临安,见平江梅知录隋炀帝诗云:‘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少游用此语也。”
⑥这句是说自己暗暗解下佩带的香囊作为别后纪念。古代男子有佩带香囊的风气。繁钦《定情诗》:“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⑦这句是说对方轻轻解开罗带打成的同心结表示分别。林逋《长相思词:“罗带同心结未成。”
⑧谩:空,徒然。青楼:即妓院。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⑨三句写回头远望,不见高城,更看不到城中之人。《艇斋诗话》说:“少游词:‘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用欧阳詹诗云:‘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初发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
【简说】
本词抒写别情,并以此寄托自身不遇之感。
上片先写看见“微云飘过山头,衰草粘住远天。”接着又是听见嘹喨的号角声。由此引出离别的场面,这时词人的无限思绪正如暮霭中似隐若现的江山,可说是往事如烟,徒劳空想。“斜阳外”三句,一向为人传诵。这是说极目远望,但见寒鸦孤村,加深了别时的凄凉况味。
下片“消魂”两句,暗示离别。接着以物赠别,不胜依依。“谩赢得”两句,用杜牧诗意,点明了对方的身分。“此去何时见也”,是设问而得不到答复,只有空添泪痕。最后三句,写别后远望高城,只见灯火黄昏,不见所思之人,这是以景总结题意。
这首词在当时极为风行,苏轼亦爱赏它,称秦观为“山抹微云君”,并指出此词受柳永影响,“不意别后,公却学柳七作词。”(《花庵词选》)但本词感伤气息较浓,从音乐上说是从容不迫、气度安详;不是急管繁弦般的快速,也并非哀丝豪竹般的高亢。写来不着力,不使气,语言工整而又平易自然,颇能代表秦观词的风格。
江城子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①。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③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
【注释】
①三句是写看见早春柳丝轻袅,触动自己的离恨,因而泪流不止。
②韶华:美好的青春。
【简说】
从弄春柔、系归舟的杨柳,联系到两人在绿野的桥上相会的“当日事”,产生目前“人不见”的离恨。再从年华老去而产生无穷愁恨,“便做”三句,是反用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词意,借以显出自己离愁的深长。鹊桥仙①
纤云弄巧②,飞星传恨③,银汉迢迢暗度④。金风玉露一相逢⑤,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注释】
①这首词写七夕牛郎织女相会之事。宗懔《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世谓织女牵牛聚会之日,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②这句说纤薄的云彩,变化多端,做弄出许多细巧的花样。
③飞星:指牵牛、织女两星。这句说牵牛、织女两星怅恨终年不得相会。
④银汉:银河。迢迢(tiáo条):遥远貌。这句说他们渡过迢迢的银河相会。
⑤金风:秋风,秋天在五行中属金。玉露:秋露。李密《淮阳感秋》:“金风飏初节,玉露凋晚林。”这句是说他们七夕相会。
⑥忍顾:怎么忍心回顾。鹊桥:传说喜鹊在天河上搭成长桥。这句说相逢匆匆,即将分别,不忍从鹊桥回去。
【简说】
本词上片是七夕所见所思,从星汉迢迢联系到天长地久,写得活泼灵动,情高意深。下片想象牛郎织女七夕相会,难舍难分。末两句点题,认为两情久长与否并
不在于朝暮相会。含义较一般歌颂爱情的作品要深刻得多。
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①。桃源望断无寻处③。可堪③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④,鱼传尺素⑤。砌成此恨无重数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⑦。
【注释】
①这两句写春夜,楼台在雾中消失了,月色朦胧,渡口也迷失不见了。
②这句是说切盼能生活在“桃源”之中,但苦于无法找到。
③可堪:那堪。
④驿寄梅花:即陆凯寄赠梅花事。见舒亶《虞美人》注⑥。
⑤鱼传尺素:古乐府:“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尺素本指一尺左右的素绸,用来写信,后就称书信为“尺素。”
⑥砌:堆积。无重数:数不尽。
⑦郴江:在郴州,下流会耒水,北流入湘江。幸自:本自。为谁:为什么。潇湘:潇水湘水,是湖南二水名。潇水流到零陵县入湘江。《诗人玉屑》卷二十一引《冷斋夜话》云:“东坡绝爱其尾两句,自书于扇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汲古阁本此词附注:“释天隐注《三体唐诗》,谓此两句实自‘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变化。”
【简说】
这是作者四十九岁即被贬到郴州(今湖南郴县)次年所作。他两年前所写《千秋岁》的末句“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道出他贬逐后苦闷的心情。如今处境愈趋艰危,他的心情也日趋沉重。本词传达了他凄楚难言的隐衷。
月下迷雾,桃源不见,是写夜景,也是暗示“避世仙境”之不可得。其中寓有作者身世之感。“孤馆”两句点出自己的客旅愁思,是景中见情。
寄梅花,传尺素,是想诉述自身的不幸和相思的情意。下面不说此情难寄,却道此恨无重数;不说山川阻挡归路,偏说郴江本自绕郴山;末句以问作结,其实郴江流向潇湘,是自然趋势,迁客沿江而下,是走上归途,都是令人易于理解的事;而用“为谁”设问,则又暗示出前途的黯淡,赦归的不可能。
本词写得层次分明,上下两片开头都是平叙,第三句一顿。前后的末两句是最着力之处。在组织结构上是与慢词的作法相似。
浣溪沙
漠漠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②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注释】
①漠漠:密密布满。
②无赖:犹无奈,无可如何。
【简说】
上片以屏风上所画的淡烟流水衬托出清晨轻寒似秋。下片“自在”两句,细致地勾勒眼前幽景。用“梦”和“愁”形容飞花、丝雨,显得空灵无比。末句体现出作者闲适的心情。
如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