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鼻龙纹,做的很不错也很有味道,很符合春秋时龙纹的特点和韵味。”
“工痕也没的说,老坨痕明显,甚至最后一道抛光工序的痕迹也没问题。”
“沁色看起来是挺自然,还有这钙化,三分之一的面积,大多集中在尾部,全部的鉴定点似乎就钙化是最无懈可击的。”
“但是,那一点破绽也正是在这钙化上面!”
周鹏的话似乎前后矛盾,刚说过钙化无懈可击,但后面紧跟着就说那是破绽,简直就是自行打脸。
“诸位行业里的老师傅们,你们说钙化打灯不透,我承认,如果完全钙化之后确实是这种情况。”
“但你们入行了这么久,钻研了这么久,难道只听过唯独钙化是打灯不透吗?”
“在和田玉里有一个名词叫‘石礓’,难道你们真的都没听过吗?”
连续两个问句,硬是说的刚才那几位愤愤不平的掌眼师傅们立马变了脸色。
石礓这种东西是和玉石并存的,甚至可以说和田玉的前身就是石礓。
其实这种现象就是石化的表现,打灯后也不会透,甚至在打磨抛光处理之后会变的与钙化极为相似,如果在表面做上一层灰皮就更难以分辨了。
钙化是和田玉在地下与各种物质产生的反应而成的,可以说是由玉退化成石的一种现象。
而石礓本身就是石质,所以两者可以说是相同的。
但问题是古代人做玉绝对不会留取石礓,哪怕是现代人做玉件都不会要,而且带石礓的料子大都是山料才会出现,所以在高古玉上出现石礓现象,那就只有一种可能:仿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