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进很肯定:“那人口音带着些许晋地腔调,生得风流倜傥,一表人才,过目难忘,不会被认错。”
何进拿出一张画像呈上:“这是那人画像。”
鹤影接过画像展开,苏晚晚看了一眼,眉心蹙起。
画像上的人……眉眼有几分像陆行简。
苏晚晚嗅到其中的阴谋气息。
苏晚晚赞许地看向何进:“何掌事有心了,派人盯着紧些。”
顿了顿,她又补充,“需要什么支持,报过来便是。”
何进精神抖擞,慷慨激昂:“奴婢定不负娘娘嘱托!”
何进退下后,苏晚晚疲惫地闭上眼睛。
事情远比她想象中更为复杂。
如果是有藩地王爷想染指皇权,马姬怀孕之事便说得通了。
马姬家在宣府,兄长却在大同任职,与晋地有来往很正常。
认识几个风流倜傥的王爷之流也不足为奇。
苏晚晚再睁眼时,眼里闪过一抹精光:“去永寿宫。”
永寿宫侍奉的宫人跪了一地。
马姬已经被张太后带走,在慈康宫养胎。
苏晚晚把这些人挨个瞅了一遍,并未见到与画像上相似之人。
“所有宫人都在这里了?”苏晚晚问。
“也不是。伶人武奇浚奉马姑娘之命出宫采买乐器,尚未回宫。”有宫人禀报。
苏晚晚不动声色,只是让人把永寿宫诸位宫人的画像描绘出来。
至于武浚不在,也按照宫人描述,描绘了个大概。
只一眼,她便确认,那位伶人武浚,是何进口中所称“小王爷”。
当天,苏晚晚让鹤影带人把山西、大同地方上的藩王捋了一遍,并未找到什么有用的线索。
反倒查出来,山西宗藩已有数千人。
找人无异于大海捞针。
苏晚晚并不意外。
早在当年她帮周氏处理奏折时,就见过户部呈上的折子,说山西皇家宗室繁衍过盛,必须加以约束。
依照大梁王朝的祖制,皇帝的儿子享亲王禄,岁禄万石。
亲王只有一个儿子可以继承亲王爵位,其他儿子被封为郡王,岁禄两千石。
郡王除了长子可以继承郡王爵位,其他儿子被封为镇国将军,岁禄千石。
以此类推,镇国将军除长子外的其他儿子们都可以封为辅国将军,岁禄八百石。
此外还有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等,岁禄从八百石依次递减到一百石。
太祖时,山西仅有三个王府——太原晋王府、大同代王府和潞州沈王府?。
一百多年来,山西宗藩人口快速膨胀,成为朝廷的一大负担。
山西宗藩人口之繁盛,独繁于他省。
别人不说,光晋王府派生出去的郡王庆成王,生有子女九十四人,孙一百六十三人,一个郡王家族所支禄粮就超过了十万石。
而山西宗藩岁禄总支出,高达一百八十万石。
相比之下,整个山西的每年留存的税粮数量也就一百五十万石。
也就是说,光山西的宗藩们就能把山西留存的税粮造光,还要从别省调配税粮来贴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