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前夕,李恪身着华服,神色庄重,跟着礼部官员朝着太极宫稳步前行。
去和皇爷爷李渊辞行,这不仅是出于亲情的牵挂,更是不可忽视的礼仪。
其实李世民的儿子中,只有李恪和李渊最熟。
李恪从小就爱骑马,他那匹灵动的果下马,就是李渊送给李恪的。
李渊还特别恩准,李恪可在皇宫内策马驰骋,尽享自由驰骋之乐。
这样根本不对皇宫的秩序造成什么后果,一个四五岁的孩子,骑着一匹小马,谁看到都只会觉得可爱。
李恪能在李渊面前没大没小,光明正大的看尹德妃的大长腿,也是被李渊惯的。
隔代亲,这种深厚的情感纽带,真的很难解释。
但凡做过孙子的人都明白,无论在爷爷奶奶面前如何任性妄为,他们总是默默包容,疼爱如初。
李渊也送李恪一个玉佩,让他去南方的时候,去找自己的老部下,武士彟。
这曾经可是李渊的心腹之一,就是因为他被调走,李世民才能带兵进玄武门埋伏李建成。
武士彟南下后,接手了李孝恭在南方的权力,成为一方大员。
李渊也知道李恪南下去干嘛,到时候也能在关键时刻给予他关照和支持。
武士彟这个名字并不广为人知,但他的女儿武媚娘,后来改名为武曌,却是名震天下。
李恪怀着不舍之情,向皇爷爷李渊行了大礼,转身踏出太极宫,步入皇城。
李恪也奇了怪了,今天怎么就对这长安有点依依不舍的感觉。
这里不少文武都在等着李恪,这些人也是跟着李恪南下的,只不过他们不和李恪一路。
阳光洒在他挺拔的身躯上,勾勒出少年意气风发的轮廓。
不得不说,杨妃娘娘和李世民的外貌优点,全被李恪继承下来。
光看李恪走路的姿态,长孙皇后都回想起自己,第一次在舅舅家见到二郎的场景。
当时的李世民比现在的李恪还英俊潇洒,什么都不用说,什么都不用,就站在那里都能吸引长孙无垢的注意。
早已准备好的车队整齐排列,一辆辆马车满载着各类物资,堆积如山。
这也是多亏了李恪的母妃,李恪给杨妃娘娘送那么多钱和好东西。
杨妃娘娘都会分给其他嫔妃,这才会在李恪出发之前,其他嫔妃也给李恪准备不少东西。
护卫们身着鲜亮的服饰,精神抖擞地站在一旁,手中的兵器闪烁着寒光。
李恪精心挑选的锦衣卫们,各个虎背熊腰,站在哪里就一副生人莫近的样子。
李恪的车队是从皇宫出发,所以皇城不少官员要么站在路边目送,要么站在高楼上目送。
这是亲王出行,不是皇帝出行,没规定他们必须站在路的两边送行。
但还是来了不少,因为跟着李恪出发的不少官员家属,也要送送自家人。
众人看到李恪乘坐的是八匹马拉的豪华马车,不禁在一旁小声议论起来。
“你瞧,以前私下都传言蜀王是二号太子,如今看来,这传言怕是要成真了,都坐上太子规格的马车了。”
“可不嘛,你看看那个大旗,那还能叫大旗嘛?分明就是大纛。”
“礼部尚书这都不参一本?这都逾越礼制了!”
“管他的,我们既不是御史,又不是礼部官员,干嘛多管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