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理的时候,如果想让对方接受你的理,就得把对方的理拿来反驳对方。
魏征这人就是超级能讲理的一个人,导致了大家都能记住他讲的道理。
李寿甚至能把去年魏征和李世民说的理,拿来和魏征讲理。
房玄龄现在又把魏征的理,拿来和魏征讲理。
而李承乾给李恪坐自己马车这件事,其实说大可大,说小可小。
这不像是刀剑、不像是金银,该多少就是多少,说破大天也是那么重。
房玄龄都这么说了,魏征也确实没办法说下去。
李世民则是一直坐在主位,一直看着两位大臣在那里辩论。
看两人也说的差不多了,李世民也知道该自己出来盖棺定论了。
“好了,两位爱卿说的都不错,这件事追根究底都还是高明办的不够细心,一心想着让弟弟出行能更有排面,忘了礼节方面。”
魏征是良臣不假,但不是腐儒。
既然和房玄龄说不出个所以然,陛下又给了一个台阶,就懂事的闭嘴。
房玄龄本来就是给陛下父子开脱,现在陛下都盖棺定论了,那自己也没必要说下去。
随即,魏征和礼部尚书都起身离开,留下李世民、李承乾、房玄龄三人。
李世民又对房玄龄说了说,真正让蜀王坐太子马车出行的原因。
房玄龄一听,根本不是陛下刚刚说的那样,太子忘了什么礼节。
但既然陛下刚刚那么说,现在又对自己这样说,就是想问问自己的看法。
房玄龄沉思片刻,这才问太子:
“太子殿下,你为何会认为蜀王去扬州,就一定能给国库带来税收和钱财?”
户部的公事是归左仆射处理,现在左仆射空缺,自然是他这个左丞代理。
他当然也看过,江南道的税收情况,甚至他想过加大对南方的控制,增加税收。
这次他来找李世民,就是为了给李世民看看自己的想法。
房玄龄说完,就把自己写的奏书交给陛下过目,又对太子说。
“我以为,如果想增加大唐税收,解决大唐目前的国库空虚问题,应该从岭南道下手。
岭南道有交州和广州两大港口,是大唐和南洋各岛以及各国,贸易往来重要的港口,我们不如加大力度,全力开发交州和广州之间的通商道路。
这样的话,这些商人的货物就能更加畅通的来到长安售卖。”
这样的想法是没问题的,交州和广州的两个港口,除了是观音蛮和昆仑奴的重要进口港口。
这里的渔业发达,除了交州盛产珍珠,棉州盛产橘子、白藕,岭南道很多州还盛产龙眼、荔枝。
在大唐,绵州的还专门设立“橘官”专门种橘子,种出来的橘子还是贵族之间的奢侈品。
甚至在接待外宾的时候,绵州的橘子还是必不可少。
而且岭南道的荔枝,以其鲜美多汁、口感香甜而闻名,也是每年向朝廷进贡的水果之一。
龙眼和荔枝的区别在于,龙眼表面光滑,荔枝的表面是龟裂的痕迹。
龙眼在岭南道种植更加广泛,果肉甘甜,营养丰富,除了鲜食外,还可加工成龙眼干等制品,便于储存和运输。
而且广州以及附近,还种植了甘蔗,这是炼糖的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