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应该人人心中都有善念,才能没有误会和暴力。”
李恪大王没想到,这个玄奘真是走到哪里,都不忘宣传佛法,心里又一顿吐槽。
但上官仪不赞同玄奘的说法:
“人人都去礼佛,那谁来治理天下?
应该人人都学习儒学,人人心中都有礼。
君王处于礼节,应该治理天下,处理政务,百姓自然安居乐业。
官员有礼,才会对君王负责,对百姓负责。”
“心中有礼,不代表没有怨恨,没有恶念,总有一天会忍不住。”
。。。。。。。。。
上官仪和玄奘因为儒学重要,还是佛学重要的话题,一直说下去。
但是李恪大王说不下去了,他还是一个九岁的娃娃,熬不了夜。
度厄就带着李恪大王去后面休息,直到李恪大王第二天起来,还看到上官仪的黑眼圈。
很明显,两人昨天晚上就是说了很久,而且还没说服对方。
参学就是这样,一但开启了互相谈论的话匣子,就会一直谈下去,彼此都想说服对方认可自己的观点。
李恪大王倒是没有什么想法,就很直白的问上官仪:
“谁家的学派说的对,这真的这么重要吗?”
上官仪没有回答,而是告诉小殿下曾经汉武帝登基后的一件事。
“当初汉武帝登基后,想任用儒家学士,但是却遭到了朝中的道家大臣反对,甚至差点导致了汉武帝被废。
殿下你说重不重要?”
李恪大王还是不明白,但是玄奘听出了点别的意思。
“这正是贫僧来长安的目的,即使是我佛教内部,都有互相矛盾的宗派。
贫僧势必要整合佛家各派学说,团结全部佛教弟子之心,发扬光大佛教。”
李恪大王觉得,这个玄奘怎么和上辈子看到的不一样?不是应该去西边取经吗?
“那大法师,如果你这次来长安没有办法整合全部学说呢?
本大王不相信,从佛教传入中原,只有你想整合,但是为什么一直到你现在,都还是各家佛学不一?”
这个玄奘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他也想过,但是一直没有答案,他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出了差错。
明明都是从外传入的,不像大唐本地道教,那是自己悟出来的,一百人悟就有一百种想法,肯定不一样,比如内外丹的修行方法。
“阿弥陀佛,多谢蜀王指点,贫僧相信,肯定会有答案的。”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法琳和度厄也对着李恪大王行礼,接着目送李恪大王离开渡蝉寺。
昨天李恪大王的船才走了六七十里的河道,那是因为昨天的准备工作很多。
不然一艘空船,被百名纤夫拉着,加上还是顺流而下,不该这么慢的。
“开船咯~啪!”
“嘿哟哟~嘿哟哟~。。。。。。”
今天的李恪再上船,再听纤夫们的号子,就没有昨天那么沉重的心情了。
喜欢我大哥是太子,你敢惹我?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我大哥是太子,你敢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