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无阻,天天去,一点儿都不夸张。
什麽时候不去了呢?他爹正式被仁宗皇帝收养当儿子的时候。
这事儿是他爹娘和祖母一起说闲话的时候说的,仁宗皇帝说司马光是是真心为国家社稷考虑不是场面话,人家是真的真心为国家社稷考虑。
他爹登基後想着司马光有功劳想提拔他一下,这一提拔可好,直接体验了一把仁宗皇帝当年被奏疏砸脸的感觉。
事情是这样的,他爹想让司马光知制诰但是司马光不愿就职。
司马大人觉得那是一个掌管起草诏令的差事,不是他的特长,于是连上了九道奏疏全都名为《辞知制诰状》。
要不是他爹赶紧把那差事给撤了,估计司马光还能接着写。
毕竟是能给仁宗皇帝写一百七十多道奏疏的狠人,这才哪儿到哪儿?
小光国公心有余悸,听到有办法能救他爹于水深火热,当即告别小夥伴去太师府找庞太师去救火。
聊天暂停,他先去救个爹。
小小苏挥手送走小夥伴,然後扭头气势汹汹去找他爹算账。
苏洵慢悠悠的放下手里的书,听完儿子的控诉,只有两个字想说,“就这?”
苏景殊连说带比划,“什麽叫就这?这事儿很严重好吧!”
要不是臭爹不和他说清楚,他刚才就能滔滔不绝侃侃而谈,现在可好,他只能听小光国公滔滔不绝侃侃而谈。
“能有多严重?不还是昨天说的那些?”老苏无奈摇头,“你要知道,台谏和太常礼院的大臣平时盯的就是朝中大臣和官家,有一点儿问题他们都能放大,觉得那是天大的问题,官家那麽做会失去民心,会让朝廷四分五裂,会让上天因此降罪大宋,所以有一点儿不对他们都要拦着。”
但是政事堂的相公们不一样,相公们考虑问题更现实,在他们眼里官家做什麽不重要,重要的是官家能坐稳皇位稳住朝堂。
只要朝堂没有因为帝位更叠産生动荡,其他就都不是问题。
很明显,这次太常礼院和台谏的做法和政事堂那些手握实权的相公们的想法背道而驰。
贬了三个算什麽,这事儿要是再闹下去,接下来还有的贬。
苏景殊托着脸坐在旁边,“这和昨天说的一样吗?爹,您自己说说一样吗?”
老苏叹了口气,“景哥儿,你非得让爹把话说的那麽直白才能听懂吗?”
连这点儿都看不明白,将来入朝为官怎麽斗得过那些老狐狸?
小小苏委屈巴巴,“您不说清楚,我哪儿听得懂?”
无缘无故他为什麽要斗朝中的老狐狸?不应该躲在旁边当透明人看老狐狸们互相给对方使绊子吗?
别说他现在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太学生,就算他考中进士开始当官,想和朝中那些大臣打擂台也要等个几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