鄜延路一把手郭逵也是成名已久的宿将,早年凭借其父恩荫补任北班殿侍,仁宗年间西夏来犯,其兄抵御西夏入侵阵亡,郭逵又受朝廷优恤录为三班奉职,当时范文正公正任陕西都部署,对他也是如子侄一般培养。
郭将军也对得起范文正公的培养,地方兵变时敢孤身入城劝降叛军,镇守河东时也曾在谈判桌上和契丹人据理力争,这些年平乱讨叛战功彪炳,能成为狄大元帅之後第二位进入枢密院的武将靠的是真本事。
这麽来算的话,俩人竟然能算个无名无分的师兄弟。
苏景殊无声叹气,虽然范文正公已经病逝,但是影响依旧无处不在。
当年范文正公等人到陕西的目的就是培养将才重建陕西的防御体系,如今西北各州的将领都是那时候发掘出来的,或多或少都能和范仲淹、韩琦、庞籍等人扯上点师生情谊。
狄青哼了一声,“那家夥运气比我好多了。”
郭逵领兵打仗的本事很厉害,在文臣那边的名声也比他好。
当年他进枢密院惹得朝堂大震,郭逵进枢密院却是韩琦韩相公推荐,有韩相公做担保那家夥甚至都没怎麽挨骂。
人比人气死人。
他到西北坐镇京兆府在文人口中是乱臣贼子,郭逵以宰执之资宣抚西北就是韩相公善于用人,好话坏话都让他们说了,合着他干什麽都得挨骂呗。
明明他的军功比郭逵更多也更显赫,就因为他不愿意洗掉脸上的刺青?
苏景殊瞅了一眼,小声道,“有可能。”
这年头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狄将军这种刺配充军的俗称贼配军,差不多就是读书人歧视链的最底端了。
狄青:……
狄青低声骂了几句,因为面前有个进士出身的文官还不能骂的太脏。
屋里的气氛过于尴尬,熊熊燃烧的炭盆都挡不住寒气飕飕往外冒。
苏景殊搓搓胳膊,生硬的转移话题,“狄将军,您和李复圭李大人打过交道吗?”
不说郭将军了,他们接着说剩下两位西北主官。
环庆路一把手李复圭是个能臣,出身名门且能力非常出衆,不过却名声毁誉参半,喜欢他的非常喜欢,讨厌他的非常讨厌。
李大人曾在湖北、两浙、淮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在理财搞钱方面很有一手,地方百姓甚至在他离任後为他建立生祠来纪念。
看他之前的为官经历就知道这人肯定戳老王的喜好,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苏景殊离京之前王安石特意拉着他讲解西北各路的一把手,其中着重讲的就是环庆路经略安抚使兼庆州知州李复圭和秦凤泾原路经略安抚使兼秦州知州李师中。
前者是非常被老王看重,後者是非常被老王厌恶。
李师中李大人也是文臣出身,或者说,西北这边除了狄大元帅和郭将军其他路州的一把手都是进士出身的读书人。
出身太过正统也就意味着有极大的可能反对新法,李师中也不例外,虽然他人不在京城,但是有关新法的奏疏依旧能源源不断送到御前。
他看老王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老王对他也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