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妥起见,还是正经迎敌吧。
狄青:……
他有说要不正经的迎敌吗?
“让你上城墙是让你观战,不是让你当神仙。”狄大元帅咬牙切齿,“西夏这次来势汹汹,你一个读书人还想冲上去和他们拼杀?”
苏景殊讪讪笑笑,“如果我现在骑射刀剑无所不精,倒也不是不行。”
“做梦吧,比较快。”狄青白了他一眼,说完还不忘点几句,“战时城墙上会有弓箭手,你别学他们动不动就搭弓射箭,容易误伤自己人。”
苏景殊:……
他觉得更应该担心他会不会被交战的血腥场面吓到跌落城墙,而不是担心他搭弓射箭误伤自己人。
别把他想的太飘,他真的有自知之明。
苏机宜想辩解几句,又不知道该怎麽辩解,只能苦哈哈的表示到时候他努力不给城墙上的将士们添乱。
“元帅,苏机宜。”提前过来的环庆路巡检姚兕快步走来,“荔原堡的兵力只剩下一千五左右,这几年屯田的收成也不太好,粮食够他们自己吃,供应不了其他军队。”
李宗谅死後荔原堡的蕃部巡检司由环庆路巡检司接管,姚兕已经将荔原堡的剩余兵力清点完毕,按他的想法接下来的战事不能再动蕃部巡检司的兵,不然战事结束後荔原堡可能只剩下老弱妇孺,但是蕃部巡检司的兵不同意。
姚将军叹道,“西夏这次欺人太甚,蕃部巡检司损失惨重,男女老少都想出去报仇。”
“庆州兵器制造作院已经准备好开战的兵器物资,让蕃部巡检司的兵去领甲胄武器,按照禁军的规格领。”狄青沉声道,“这两日会有兵器制造作院的兵匠送炮弹过来,尽快把城墙上的箭楼改成炮楼。”
堡寨不是正经城池容不下太多兵力,战时可以加派人马,平时只能靠那三五千驻兵。
隔壁大顺城也不过五千常驻兵,荔原堡要屯田才有顶格的三千番兵,正常“堡”一级的只有一到两千兵马,“堡”之下的“寨”更是只有三五百人。
与其加派兵力驻守不如凭武器取胜,此战之後荔原堡肯定要补充兵力,到时再想法子防备这些归降的番邦部落用武器来作乱。
苏景殊问道,“元帅,荔原堡之前没有炮吗?”
“火炮造价太高,边州的兵器制造作院只能造小炮,像京兆府城门炮楼的大炮只有京城军器监有资格造,造好之後再送到沿边各州。”狄青解释道,“沿边堡寨抵挡不住西夏大军,弓弩兵容易转移,火炮丢舍不得丢毁又毁不掉,一旦落败只能便宜西夏人,所以火炮只供应主城,堡寨依旧以弓弩为主。”
火炮造价高造的还慢,不过造炮是精细活儿再慢也值得,不能为了快影响质量。
大宋不只西北需要火炮,北边和西南沿边都时不时有战事冲突,京城军器监放出来一门炮会有一堆城池去抢,他们西北能把各州主城装备个七七八八全靠隔壁西夏给的压力足够大。
连各州的主城还没有全部配备上火炮,沿边的堡寨自然得往後排。
这次情况特殊,荔原堡丢了不光先前几年屯田的努力全白费还会对士气造成巨大打击,宁可加派驻军也不能这时候打败仗。
这是西夏倾国而出的第一战,真让他们打赢了後面更难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