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正公久在西北前线,边军将领更是大半辈子都在和党项人打交道,败仗打多了总能琢磨出门道。
硬碰硬容易吃亏,他们可以集中兵力拿下一地後大量修筑堡寨留兵据守,利用西夏军队补给不济的弱点坚壁清野避其锋芒,然後步步为营稳紮稳打逐渐缩小西夏军队的活动空间,最终一举平定西夏。
如果西夏大举进攻,他们坚壁清野逼西夏大军分兵劫掠以补充粮草,同时派兵在各村寨设伏将分散开来的西夏游骑逐个击破。
西夏军绕开堡寨长驱直入更好,到时直接前後夹击对方想跑都难。
问题是,横山战略的精髓是“持重守御”,重点放在这个“御”字上,范文正公也没让他们上来就从到西夏境内修筑堡寨啊。
苏景殊刚过来的时候昏昏欲睡,听到这里立刻精神起来,找出舆图摊平放在桌上然後问道,“元帅,韩相公准备在哪儿筑城?”
狄青目光沉沉,“银州和绥州之间的罗兀城,那座城池早就荒废了不说,位置距离银州只有一百多里,西夏会容忍大宋在他们家门口挑衅?”
王韶那边拿下河湟後绥州想干什麽都行,现在就深入西夏境内筑城怕是脑子被驴踢了。
他就问一句:罗兀城修好後怎麽守?
那地方在横山境内,四面八方都是西夏的地盘,大宋忽然去建城西夏肯定会派兵去打伏击。
鄜延路的兵力不可能都用在一座城池上,他们怎麽守?
范文正公等人当年提议经略横山得益于种世衡种老将军的经验,种老将军镇守延州时外围堡寨几乎都被废弃,延州无险可守朝不保暮,老将军便在延州东北两百里的地方修建新城加强防御。
新城要派兵驻守,守军要喝水吃饭,城址离延州有两百里粮草运输困难,种老将军便命人凿开地下的石头引来山泉,又在附近开了两千顷营田,以低价卖粮和贷款本钱为饵招募商贾到新城经商,如此也能保证守军的基本生活。
新城凿开石头引来泉水来解决用水问题,因此取名为青涧城。
只要商人愿意来,驻守当地的士兵和家眷就能正常生活,时间长了还能通过收税来增加收入,再加上时不时前来归附的小部落,青涧城慢慢就能形成正常的城池。
事实证明种老将军的法子很有用,延州守军後来继续向前修筑新的堡寨,之後又花好几年的时间将延州外围那些原本废弃的堡寨重新捡了起来。
青涧城的成功经验也给了他们信心,于是范文正公在庆州城外一百五十里处筑大顺城打通庆州、延州的道路,在加强庆州防御的同时让二州在战时可以互相救援。
近几年西夏攻打大宋败多胜少固然是西北将士拼死杀出来的结果,但是沿边能够互相支援的堡寨也功不可没。
修筑堡寨的重点:建城、屯田、招募商贾经营。
先建城让守军有城可守,再引水屯田保证即便後方粮草运不过来也不至于让守军饿死,最後招募商贾来经营城池。
定居的人口越多承担风险的能力就越强,党项人见到城里那麽多人也不敢轻易来犯。
欺软怕硬是人的天性,游骑劫掠也只会挑弱小的村寨下手。
堡寨是防御体系,是“防”,是“御”,是“守”,和“攻”是反义词。
再看看韩相公的打算,深入西夏境内在银州城外一百里的地方重筑罗兀城,让民夫深入西夏境内去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