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动兵就不动兵,伤亡越少越好,士兵都是血肉之躯死了活不过来,人都没了有军功也没法弥补对家人的伤害。
王韶打仗很猛,但是打起来的时候依旧要尽可能的减少士兵伤亡。
现在的问题是,他下令往前冲的时候将士们嗷嗷呜呜头也不回往前冲,他下令停下来的时候还有部分将士继续嗷嗷呜呜往前冲。
问就是“啧,文人”,他们往前冲是乘胜追击,打着打着停下是贻误战机,白面书生就是不会打仗,他们在军中摸爬滚打那麽多年他们还不知道怎麽打吗?
王韶:……
他都快黑成炭了还要被骂白面书生,他找谁说理去?
整顿军纪令人头疼,一边打仗一边整顿军纪更令人头疼,尤其军中将士哪儿不满意了就人身攻击说他文人出身不懂兵事,真是有理也说不清。
狄元帅既然来了就别急着走,整顿军纪或者是带兵出击任选其一,或者狄元帅负责接下来的战事让他专心安抚刚打下来的地盘,不管怎样反正不能闲着。
狄青:……
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他还有拒绝的余地吗?
行吧,战事他来接手,王大人安心稳定後方。
官家还派了个出身外戚的大将高遵裕来熙州给王大人当副手,高将军虽说有些皇亲国戚的毛病,但是正经事情上还是靠得住的。
而且新来的帝王耳目李宪李公公是他的老熟人,他们之前打过很多次配合,都知道彼此的行事作风,王大人专心接收地盘就好,不用担心李公公会阻挠战事。
这麽说吧,李宪在战场上比他还猛。
正常情况下,皇帝派到军中的监军耳目都会阻挠战事,但是李公公不正常,他指挥作战比武将还在行。
大宋的宦官看着不起眼,实际上卧虎藏龙。
也是,宫里有延福宫教导小宦官四书五经,墨义考试过关的小宦官才有资格进宫,想到皇帝跟前伺候要经过的考试没比考进士简单哪儿去,能被皇帝重用的自然不可能是简单人。
王韶可能管不住麾下武将,狄青出马形势立刻逆转,毕竟狄元帅是正儿八经的行伍出身,和文人没有半点关系。
几个人分工明确,王韶负责利诱招抚以及後勤,狄青负责武力招抚,李宪负责随时给官家打小报告汇报情况。
方方面面都顾及到,有坏心思的家夥们想歪曲事实栽赃陷害都难。
大宋这边稳住情况,吐蕃木征部就迎来了灭顶之灾。
摧枯拉朽,这才是真正的摧枯拉朽。
战事全权交给狄青,王韶专心修碉堡,大军打到哪儿碉堡修到哪儿,修过去後立刻开始收拢人心。
这几年派出去的商队不是吃干饭的,拿着他签的关引就要为他做事,有些事情官府不方便出面可以让商队的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