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而是这种固定班级的模式,更容易让同班同学之间培养出感情。
无论是科学实验还是社科调研,都不是一个人可以轻易完成的事情,现行模式下,大家都是互相配合着完成的。
这个时候,团队的向心力、凝聚力以及主心骨的领导能力,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阮星回更希望能够在这种班与班之间竞争的氛围中,尽快将大家的默契和感情培养起来。
毕竟,大家虽然同为实验室打杂小工,可拖后腿的小工和用得顺手的小工区别还是很大的。
更何况学生也不是没有晋升的余地,只要通过了老师们的阶段性考验,就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东西。
这样的培养模式和国内现在的节奏是有点不同的,说具体一点就是太快了。
别的学校学生都大三了可能还在刚刚上手独立做基础性实验来验证书本上的知识的时候,他们这大一的崽都已经混进实验室参与新项目开发了。
阮星回其实也不想表现得太异类,但是时间不等人,而且这个程度虽然夸张但也还有逻辑可循。
所以最基础的方案就这么定下来了,至于学生们到底什么时候具体接触,还是要根据导师们的评分来判定。
这个方面阮星回是不懂的,也不管。
反正有系统的约束在,大家都是“一心为公”的好人,不会出现什么格外偏爱某个学生以至于出现德不配位的情况。
当然,老师们也不是什么人都愿意教的,那些品性不好的学生会被逐渐边缘化到实验的非重点部分。
虽然有点小人之心,但是星空学院的秘密太多了,他们都不允许秘密被泄露出去。
最安全的方式,就是把他们边缘化。
当然,该教会的东西还是会教会对方的,这是他们的本职工作,不能混为一谈。
只是参与星空学院研发项目就不可能了,未来也不会有留校任职的机会。
话题跑远了。
星空大学目前也只有这一批待入学的三万新生而已,所以辅导员们的工作都还不算复杂,除了做入学前的工作准备之外,就是通过班级群给学生们的问题进行解答。
前提是,不要涉及太深奥的专业知识。
他们这批辅导员终究只是专业对口的初中教师,并不是没有新生能在专业知识上打过他们的。
不过这些好学的学生一向是老师们喜欢的。
所以——他们还有个专业大群,并且阮星回给每个专业配的一正二副三位教授都在大群里,闲暇时间就会给学生们答疑解惑。
星空大学的招生还算得上顺利,甚至都不用阮星回想的500分底线。
毕竟是个一本院校,在成绩不高不低的学生们之间还是很受欢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