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他了,连旁边的小杜都有点不敢置信,毕竟他们两个刚才还在开玩笑,看起来根本就不认真的样子。
而之前的两个月里,为了提高成功率,什么乱七八糟的法子都试过,如果不是这里是实验室的话,简直就是一个封建迷信活动场所。
可就是搞了无数的套路,也从来没有影响过实验结果。
而这次两个人都在说说笑笑的时候,实验竟然成功了?
是的,确实是成功了。
小杜来到鲁信让开的显微镜前,发现,如果是从显微镜下看的话,确实是已经达成了他们所需要的试验结果。
于是两人飞速地将合成的材料取出来,开始给它做综合性的测试。
只要通过了这些测试,那就说明他们这次是真的成功了,枯燥无味的实验过程终于有了完结的希望!
想到这一点,两人在记录实验数据的时候都忍不住有点手抖。
第130章 论文
虽然说起来还是有点不像是真实发生了的事情,但就是这么巧合。
原本预计还要半个月左右才能够完成的项目,在鲁信的好运气下,提前终结了。
根据材料的预估数据,小组里面已经配比好了许多实验组作为备选,在尽可能多的列出来这些组合之后,开始用最原始的办法——穷举法,来排除不合适的材料。
只不过,这些材料的合成都需要不短的时间,即便是两个人加班加点的,也用了两个多月才做到了现在的地步。
鲁信手上的这组材料配比是他前两天随手挑的,先是用设备进行合成,直到刚才才终于走到了实验这一步。
而排在这个材料后面的,还有整整二十组。
合成材料和对材料进行实验确定性质数据的工作是在同步进行,毕竟材料进入合成工序之后并不需要人时时刻刻守着,只要在固定的时间多盯着一点就行了,这中间的空闲则是被两人用来对已经合成完毕的材料进行性质测试。
也是因此,两人在空闲的时候都会讨论讨论最终形成的材料会是什么结构,显微镜下长什么样,才让鲁信在刚才能够第一时间给出“似乎成功了”的判断。
最后的确认实验是两个人一起做的,从测试表面数据,到测试抗性,一系列的实验全部做完的时候,天都已经在不知不觉间亮了起来。
这是通宵了。
鲁信想起来阮母昨天下午时候说的话,心里有点虚。
但这都不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现在最重要的,是通知教授过来。
这个项目教授实际参与的成分并不大,绝大多数时间都是由小杜和鲁信两个人在完成,但毕竟是教授牵头的项目,组长也是教授,现在出了成果,肯定是要通知对方的。
小杜在通知教授,鲁信的手也没有停下,合成仪器已经空闲了下来,取出里面的材料之后,按照前一次成功的配比准备复刻以验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