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1 / 2)

🎁美女直播

意在笔先,向庖羲细参易画

【原文】

意在笔先,向庖羲①细参易画;慧生牙后,恍颜氏②冷坐书斋。明识红楼为无冢之丘垅,迷来认作舍生岩③;真知舞衣为暗动之兵戈,快去暂同试剑石④。

【注释】

①庖羲:即伏羲,神话中的部落首领,传说他观天地得八卦。

②颜氏:颜回,《论语·雍也》记载:“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③舍生岩:又称舍身崖,在今天的泰山,古时佛教徒称投身崖下可以脱离人生世俗苦恼,升入西方极乐世界。

④试剑石:试剑的石头,此处指断绝之意。

【评析】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得先机者得天下,拾人牙慧者往往永远落后。在各种诱惑前又如何能把握自己?“红楼”、“舞衣”常常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有定力的“试剑石”。

世路知冥,人情若梦

【原文】

世路如冥,青天障蚩尤之雾①;人情若梦,白日蔽巫女之云②。

【注释】

①蚩尤之雾:代指恶人作恶。蚩尤,传说中古代部落首领,与黄帝交战,蚩尤率部造雾作障。黄帝制造指南车辨别方向,最终战胜蚩尤。

②巫女之云:楚怀王梦中和巫山神女欢会之典。

【评析】

人世间被坏人恶事搞得黯黑一片,白天也成了黑夜,不见天日。世事险恶,仍须勇敢面对,黑夜之后必是白天。

密交定有夙缘,中断知共缘尽

【原文】

密交定有夙缘,非以鸡犬盟也;中断知其缘尽,宁关萋菲①间之。

【注释】

①萋菲:即萋斐,花纹错综貌,此处喻关系错综复杂。《梁书·刘孝绰传》:“兼逢匿怨之友,遂居司隶之官;交构是非,遂成萋斐。”

【评析】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手难牵。密友相交必有一定的缘分,断绝交往也就是缘分尽了,其中定有原因,不可强求。

吾恐微言将绝,捉笔便惊

【原文】

开口辄生雌黄月旦①之言,吾恐微言将绝,捉笔便惊。

【注释】

①雌黄月旦:南朝梁刘孝标《广绝交论》:“近世有乐安任昉……雌黄出其唇吻,朱紫由其月旦。”信口雌黄,随口乱说的意思。

【评析】

人生做事,事有大小之分。大事说来容易做起来难,小事易言易行。可现实中往往是关注大事,小事不屑做。殊不知一屋不扫,又怎扫得了天下。言也有大小之分,大话慷慨激昂,空洞无物;小言平易真切,于微言中见大义。

雪中送炭

【原文】

暗室之一灯,苦海之三老①,截疑网之宝剑,抉盲眼之金针。

【注释】

①苦海:佛教徒以苦海代俗世。三老:船上舵工的代称。

【评析】

雪中送炭,价值不在所送之炭,在于人们需要。助人于受挫灰心时,帮人于落魄潦倒时,犹如暗室之灯,苦海之渡,令人没齿难忘。

铄金玷玉,从来不乏乎谗人

【原文】

铄金玷玉①,从来不乏乎谗人;洗垢索瘢②,尤好求③多于佳士。止作秋风过耳④,何妨尺雾障天。

【注释】

①铄金玷玉:《史记·张仪列传》:“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喻毁谤的危害之深。

②洗垢索瘢:洗净污垢,寻找斑痕。比喻吹毛求疵,过分挑剔。

③好求:好朋友。

④秋风过耳:《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比喻不关心,不看重。

【评析】

朋友多了,搬弄是非谗言者有之,洗垢索瘢、吹毛求疵者有之。人需要朋友相伴,但是自己心中要有是非尺度。

欲不除,似蛾扑灯,焚身乃止

【原文】

欲不除,似蛾扑灯,焚身乃止①;贪无了,如猩嗜酒,鞭血方休②。涉江湖者,然后知波涛之汹涌;登山岳者,然后知蹊径之崎岖。

【注释】

①似蛾扑灯,焚身乃止:《梁书·到溉传》:“(高祖)因赐溉连珠,曰:‘……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喻世人为追求和满足自己的欲望,全忘了自己生命的安全。

②如猩嗜酒,鞭血方休: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猩猩者好酒与屐,人有取之者,置二物以诱之。猩猩始见,必大骂曰:‘诱我也!’乃绝走远去,久而复来,稍稍相劝,俄顷俱醉,因遂获之。”

【评析】

世人皆有欲望,金钱欲、声名欲、权利欲,生命不息,欲望不止。人之有欲,原本无错,错只错在有欲之人不控

欲,恰似飞蛾投火。一定要曾经沧海,亲历险崖,才知时世艰难,欲望无尽头,回头是岸。

饮一盅酒,诵两首诗,走三步棋

【原文】

旧无陶令酒巾①,新撇张颠②书草,何妨与世昏昏,只问吾心了了。

【注释】

①陶令酒巾:《宋书·隐逸传·陶潜》:“郡将候潜,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著之。”

②张颠:张旭,唐人,精书法,尤其擅长草书。《新唐书》记载:“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世呼张颠。”

【评析】

中国古代隐士的典范风采:饮一盅酒,诵两首诗,走三步棋。写四手字,绘五幅画……内心自有是非分寸,与世界一同浑浑噩噩又何妨?

以作善降祥为因果,以乐天知命为西方

【原文】

以书史为园林,以歌咏为鼓吹,以理义为膏粱,以著述为文绣,以诵读为苗畲①,以记问为居积,以前言往行为师友,以忠信笃敬为修持,以作善降祥为因果,以乐天知命为西方。

【注释】

①菑畲(zīshē):劳作耕耘。

【评析】

幽深的园林、动听的音乐、丰盛的美餐、秀雅的文绣、辛勤的耕耘……何尝不是一种心境。

暗室贞邪谁见,自心善恶炯然

【原文】

暗室贞邪谁见?忽而万口喧传。自心善恶炯然,凛于四王①考校。

【注释】

①四王:古人将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合称为四王。

【评析】

一个人是贞是邪,难逃众人之眼;一个人是善是恶,总会昭然若揭。一言一行,可要当心。

慷慨之音,人皆落泪

【原文】

冯谖之铗①弹老无鱼,荆轲之筑②击来有泪。

【注释】

①冯谖:战国时人,孟尝君的食客,出入孟尝君门下,未显其能,不被重视,于是弹铗(剑)而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孟尝君满足之。不久又复弹铗而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孟尝君又满足之。不久又复弹铗而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孟尝君又把他母亲接来与其同居,从此不再歌。每日驾车出游,向人展示孟尝君礼贤下士,重视门客。后自请到孟尝君封地薛为之收债,焚毁了孟尝君的全部债券,未收一文钱,却收买了薛人对孟尝君的情义。后来孟尝君被废归薛,薛民都感激孟尝君的恩德,夹道迎之。冯氏日后又为其筑成三窟,孟尝君一生从此高枕无忧。

②荆轲:战国时卫人,后到燕国,做了太子丹的宾客,受命赴秦刺秦王。临别之际,太子丹和高渐离等宾客皆着白衣送至易水。好友高渐离为其击筑(古之乐器),荆轲和而歌之,为慷慨之音,人皆落泪。至秦刺秦王不成身死。

【评析】

冯谖之铗有人听,荆轲之筑有人奏,委实是他们的幸运。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其中滋味又有何人知晓?

乍交不可倾倒,倾倒则交不终

【原文】

乍交不可倾倒,倾倒则交不终;久与不可隐匿,隐匿则心必崄①。

【注释】

①崄:通“险”,指居心叵测。

【评析】

初交也好,深交也好,皆要保留自己的心灵空间,不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因为相知越深,伤害也就越深。

书生薄命原同妾,丞相怜才不论官

【原文】

书生薄命原同妾,丞相怜才不论官①。

【注释】

①丞相怜才不论官:《汉书·公孙弘传》记载“(弘)起徒步,数年至宰相封侯。于是起客馆,开东阁以延贤人,与参谋议。弘身食一肉,脱粟饭,故人宾客仰衣食,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

【评析】

以自古红颜皆薄命,读书再多也枉然;古来书生也名薄,只盼丞相能怜才。

少年灵慧,知抱夙根

【原文】

少年灵慧,知抱夙根①;今生冥顽,可卜来世。

【注释】

①夙(sù)根:前世的灵根。

【评析】

古人崇奉迷信,相信人有前身来世,今生受苦,只盼来世幸福,苦矣;今人相信科学,只信今生,人生苦短,过好此生,享受生活,完善生命,足矣。

尘缘割断,烦恼从何处安身

【原文】

尘缘割断,烦恼从何处安身?世虑潜消,清虚向此中立脚。市争利,朝争名,盖棺日何物可殉蒿里?春赏花,秋赏月,荷锸时此身常醉蓬莱①。

【注释】

①荷锸时此身常醉蓬莱:《晋书·刘伶传》:“(刘伶)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其遗形骸如此。”蓬莱,*

***中东海上的一座岛屿,上有仙人居住。

【评析】

佛家讲超脱,尘缘如何割断?世虑如何潜消?智者悟者也许知之,清虚之境可以立足。其实常人凡人争利于市,争名于朝,又何尝不是一种快乐。

驷马难追,吾欲三缄其口

【原文】

驷马难追①,吾欲三缄其口②;隙驹易过③,人当寸惜乎阴。

【注释】

①驷马难追:《邓析子·转辞篇》:“一言而非,驷马不能追;一言而急,驷马不能及。”多含劝人说话应当慎重。

②三缄其口:刘向《说苑·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日:‘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形容行事小心,说话谨慎。

③隙驹易过:《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比喻时光易逝,光阴宝贵。

【评析】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说话要慎重,光阴要珍惜。现代社会竞争激烈,获先机者胜。把握先机也要调查研究,不可贸然行事。

是非不到钓鱼处,荣辱常随骑马人

【原文】

是非不到钓鱼处①,荣辱常随骑马人。

【注释】

①钓鱼处:指隐士隐居的地方和隐居的乐趣。

【评析】

是非之所以不到钓鱼处,是因为钓鱼人心在鱼不在是非;荣辱之所以常随骑马人,是因为骑马人心在是非。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皆为滚滚红尘中人,全无是非之心,谈何容易。

福莫大于无祸,祸莫大于求福

【原文】

观苏季子①以贫穷得志,则负郭二顷田误人实多;观苏季子以功名杀身,则武安六国相印害人不浅。

【注释】

①苏季子:苏秦,说燕赵韩魏齐楚六国合纵联合抗秦而为合纵长,赵王赐封他为武安君。纵约被张仪破后到齐为客卿,与大夫争宠,被刺身死。

【评析】

“福莫大于无祸,祸莫大于求福。”不愿媚俗的人可谓明智之人。好虚荣的人就像随风漂浮的秋叶,从来就没有自己的主见,像仰人鼻息的变色龙一样,时常改变自己的主意,为的是去迎合别人的看法。在见识上不要被从众心理所左右,品位自然会脱俗。

一棺戢身,万事都已

【原文】

一杯酒留万世名,不如生前一杯酒①自身行乐耳,遑恤②其他。百年人做千年调,至今谁是百年人?一棺戢身③,万事都已。郊野非葬人之处,楼台是为丘墓;边塞非杀人之场,歌舞是为刀兵。试观罗绮纷纷,何异旌旗密密;听管弦冗冗,何异松柏萧萧?葬王侯之骨,能消几处楼台?落壮士之头,经得几番歌舞?达者统为一观,愚人指为两地。

【注释】

①一杯酒留万世名,不如生前一杯酒:《世说新语·任诞》:“张季鹰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或谓之曰:‘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

②遑恤:怎么能,反问语气词。

③戢(jí)身:藏身,敛迹。

【评析】

古人相信前生来世。今世行善是为了来世的富贵和幸福,今世多行不义,来世必遭罪。今人只信今世,无问前生和来世,生前能行乐,何不秉烛游?哪问来世会如何!

当为情死,不当为情怨

【原文】

语云:当为情死,不当为情怨,明乎情者,原可死而不可怨者也。虽然,既云情矣,此身已为情有,又何忍死耶?然不死终不透彻耳。韩翊之柳①,崔护②之花,汉宫之流叶③,蜀女之飘梧④,令后世有情之人咨嗟想慕,托之语言,寄之歌咏,而奴无昆仑⑤,客无黄衫⑥,知己无押衙⑦,同志无虞候⑧,则虽盟在海棠,终是陌路萧郎⑨耳。集情第二。

【注释】

①韩翃(hóng)之柳:《柳氏传》记载:唐人韩翃得美人柳氏,作“章台棚”词赠柳。两人后遭离乱,柳为蕃将所劫,赖虞候许俊以计夺还,又得重聚。

②崔护:唐人,曾写诗《游城南》,中有名句:“人面桃花相映红。”

③汉宫之流叶:当年唐人卢渥在皂宫外水沟里偶然得到一片红叶,上有诗。后卢渥娶得一女,正是当年题诗的宫女。事见范摅《云溪友议》。

④蜀女之飘梧:《玉溪编事》记载:后蜀任氏在梧桐叶上题相思之诗,尚书侯修继图得之,二人成眷属。

⑤昆仑:即昆仑奴,裴铏《传奇》记载:唐大历年间(766—779),有崔生拜服一品疾,一品命一穿红衣的家妓招待。生被红衣家妓所迷,告其昆仑奴,昆仑奴夜问背着红衣家妓出府。